退儀邦簡介

 

禮槍出來後,社團開始於每月第一個週日下午在中正紀念堂廣場固定舉辦槍聚:時間一到,想玩槍的弟兄便如往常在軍中時一般集合、點名、取槍,由當日值星官整隊進行操課,之後便是自由時間:有人會找個安靜的角落,試著在一次次摸索中找回熟悉的手感;有人則會聚在一起聊聊軍中回憶、分享生活近況……正如發起社團的老兵所料:拜這把仿M1步槍之賜,三軍儀隊昔日同袍得以重聚、新的友誼就此誕生,而弟兄蟄伏已久的儀隊魂也再度開始燃燒。

 

隨著槍聚定期舉行,參與社團的退儀弟兄越來越多,「儀隊退伍弟兄聯誼社」亦更名為「中華民國三軍儀隊退伍弟兄協會」,以彰顯三軍四儀不分彼此、互信互助的團結精神;原本的簡稱「退儀幫」改為「退儀邦」,將「幫」換成「邦」,強調退儀弟兄胸懷山河、心繫邦國的忠誠之志。而社團的官方標誌則重新設計,改以結合象徵陸、海、空三軍儀隊的綠、白、藍三色作為基本用色,既簡潔又醒目。

 

               

 

改頭換面後的退儀邦,開始重新思考社團的未來,希望能提供退儀弟兄更完整而多元的服務,並進一步發揚國軍儀隊精神。幾經思索,退儀邦確立了日後發展的三大主要目標:建立一個供弟兄聯絡情感、交流資訊的活動平台致力研發與推廣儀隊技術和表演藝術;以及成為光耀國軍儀隊優良傳統、宣揚儀隊核心價值的根據地。當時,每月固定的槍聚已充分發揮活動平台的功能;那麼接下來該如何做,才能達成後面的兩大目標呢?

 

退儀邦成立約一年後,公共電視台的知名客語節目「客家新聞雜誌」前來採訪弟兄槍聚的情景。稍後於電視播放時,節目結尾是這麼說的:

 

退儀邦延續著過去的軍中技能和精神,更期待有朝一日,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把玩著手上的槍,變化著隊形,再現昔日禮兵的自信。

 

此段結語乍聽有如描述一個未來的夢想,然而就在節目播出的當下,這個夢想已然成形——為了落實軍儀技能的發展,給予協會發展必要奧援與實質資助,同時號召三軍弟兄共創藍海,發展全新文創事業,當時一手研發仿造M1禮槍的那位老兵毅然決定成立公司,並積極招募三軍儀隊的退伍弟兄,訓練出一支精銳的專業儀隊表演團體,從事禮賓勤務、槍法表演與定點駐防等服務,其獲利則回饋給協會。此舉不只為退儀弟兄創造了一份以儀隊為專職的工作,更希望藉由表演帶來的利潤幫助協會推廣儀隊這個運動,讓大家都能體會到儀隊表演之美,進而把儀隊所代表的精神確實發揚在台灣每一個角落。

 

2011年後半起,退儀邦這支表演勁旅逐漸打響名號,開始於全台各地演出,而電視上也可見到成員的帥氣身影。(想一窺退儀邦過去精采的表演記錄,請到這裡)。與其他民間儀隊相比,退儀邦成員除了擁有豐富的軍中與民間勤務經歷,以及正規軍人的嚴格紀律和一貫的高演出水準外,在接洽活動的範圍與種類上也更為廣泛:從電視節目、產品發表、婚禮聚會、企業春酒尾牙到政府慶典、公部門活動等各式公私場合,退儀邦都能針對多種需求提供尊榮不凡的禮賓及表演服務,可謂兼具國軍的精實與民間組織的彈性。出身於被譽為「國家門面」的三軍儀隊,退儀邦在勤務上始終秉持極高的自我要求,不斷精益求精以打造最佳的服務品質。如此堅持既是基於推廣儀隊表演藝術的決心,更彰顯成員謹記過往國軍儀隊的經驗與傳承以及重榮譽、不忘本的「儀隊魂」精神。

 

 

目前退儀邦成員達1000餘名,從20歲至70歲不等,全職參與表演者約30位。 

 

                                                                                                                                                                                                    <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