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儀隊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緣起】
 
中華民國三軍儀隊隸屬國防部軍務辦公室公共事務處管轄,由陸軍儀隊、海軍儀隊、空軍儀隊以及海軍陸戰隊儀隊所組成。三軍儀隊的成立,最早可以追溯自民國初期:武昌起義後不久,即由黃興主導成立儀隊,作為宣傳之用;但因戰事需要,旋即解散投入戰鬥。此後歷經數次成立,但皆因經費或戰爭而解散。
 
民國四十年代,先總統蔣公出訪南韓,在當地受到隆重的軍禮迎送,有感於軍禮的重要性,回台後便立刻指示國軍相關單位儘速成立儀隊。民國四十六年九月一日,遂由參謀總長彭孟緝上將頒布命令予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正式成立中華民國三軍儀隊,採任務編組方式,主要職司國家重大慶典、國賓來訪軍禮等職務;至於陸戰隊儀隊則於同年十一月十六日奉命於桃子園成立。
 
三軍儀隊分屬陸、海、空三個總部,平時各自練習,一到重大慶典要整合練習時,則由國防部軍務局來統一督導。
 
 
【三軍儀隊槍法的建立】
 
其實早在三軍儀隊正式成立前,軍中便開始研究花式操槍,但當時沒有可供師法的對象,只得自行摸索。民國四十年代後期,南韓敦睦艦隊來台訪問,帶來數場具有美軍陸戰儀隊風格的精采操槍表演,讓觀眾歎為觀止,也打開大家的眼界,而彭孟緝將軍甚至命令各軍士官到場觀摩學習。此時習得的槍法經過歷屆學長不斷琢磨、改革與創新後,終於發展出現在中華民國三軍儀隊所使用的槍法。而這套槍法也透過擔任學生儀隊教練的施克順楊先鐸等知名士官長的教導傳承給學生儀隊,創造出蓬勃發展的學生儀隊文化。
 
三軍儀隊成立的同年,儀隊弟兄於台視對面運動場舉行首場三軍儀隊操槍訓練,大獲國人稱讚,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無數次表演以及與各國儀隊的持續交流,日益精進的三軍儀隊已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的代表與驕傲。之後,曾任三軍儀隊大隊長的王漢基將軍更於大隊長任期內編纂了《國軍儀隊訓練教範》,律定了槍法、隊形、軍禮程序的標準步驟,對三軍儀隊槍法的保存與延續有莫大的貢獻。
 
(攝影/Ricardo Tsui
 
 
 
【服裝特色】
一般人常將三軍儀隊的禮兵誤認為憲兵,但兩者在服裝上有極明顯的差異,三軍儀隊的基本服裝配備如下:
 
*鋼盔:必須經常保持光可鑑人的亮度,上面的帽徽則因軍種而異。至於海軍儀隊則配戴白色鋼盔,而陸戰儀隊的鋼盔上有一條紅色的「血帶」。
 
*兵科:除了海軍儀隊外的三軍儀隊成員,會將所屬兵科佩掛於禮服領口,一邊一個。
陸軍儀隊:掛步兵兵科,圖案為交叉的步槍和軍刀。
海軍儀隊:不掛兵科,但其所屬兵科為槍帆兵,出勤務時則為航海兵科。
空軍儀隊:空軍儀隊一律配掛空軍領章,圖案為展翅的飛鷹。
陸戰儀隊:掛陸戰隊兵科,圖案為海錨、地球與國徽。
 
*肩章:三軍儀隊為軍禮部隊,因此出勤時,禮服上掛的肩章均為榮譽軍階
一般禮兵與士官:掛的是上士(一粗三細)。
軍官和掌旗官:掛的是上尉(三條槓)。
 
*肩穗:又稱作飾緒,配於左臂。三軍儀隊的肩穗纏成三圈,與憲兵的四圈不同。空軍與陸軍為白色,海軍為黃色,海軍陸戰隊則是紅黃交錯。早期肩穗會連到左胸,末端飾有銅錘,稱為銅錘肩穗。
 
*臂章:自民國100年起,三軍儀隊禮服右臂一律配戴儀隊專屬的臂章(請見下圖之右下)。此章在設計上巧妙融合了三個軍種的軍徽特徵:指揮刀(象徵陸軍執干戈以衛社稷)、海錨(象徵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共同保衛海上疆土)與飛翼(象徵空軍飛行迅速、攻擊強勁)三者合而為一,以中華民國國旗為底,意指國軍團結一致、為國效忠,並以中英文共同表示「中華民國三軍儀隊」之名稱。
 
至於儀隊禮服左臂臂章則因軍種而異:陸軍儀隊是威武怒吼的雄獅頭(請見下圖之左上)、海軍儀隊是交叉的雙船錨(請見下圖之中上及中下)、空軍儀隊是迅捷的飛鷹(請見下圖之右上)、海軍陸戰隊儀隊的臂章圖案則結合海錨與地球(請見下圖之左下),展現海陸雙棲的特質。
 
alt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紅色隊牌:配戴於禮服左胸口袋上緣,字體為金色,依軍種不同而分為「陸軍儀隊」、「海軍儀隊」、「空軍儀隊」及「海軍陸戰隊」。

 
*名牌:配戴於軍徽正下方。形式為綠底金字

 

 
*領帶:依軍種有所不同。陸軍為深綠色、海軍只有在穿戴冬季禮服時才會配戴,是黑色;空軍為深藍色,海軍陸戰隊則為淺卡其色

 

 
*軍徽:配戴於禮服右胸口袋上緣,依軍種不同有別。
陸軍軍徽:由陸軍官校十九期砲科出身,時任陸軍參謀的孫兆漢所設計。軍徽本身則由青天白日國徽、刀、槍及雙穗嘉禾所組成。國徽代表國家。指揮刀代表指揮官權責,步槍表示陸軍主要武器,刀槍結合為陸軍的象徵。至於嘉禾則象徵祥瑞及豐收戰果,並示寓兵於農之意。(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海軍軍徽:軍徽本身由國徽、梅花、雙船錨及嘉禾組成。梅花是國花,象徵軍人克服惡劣環境、堅忍不拔,為救國戰勝一切的的精神。雙船錨代表的是海軍艦隊及陸戰隊,雙錨交叉為海軍同舟共濟、團結合作之意。(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空軍軍徽:軍徽本身由國徽、梅花、飛鷹雙翅及嘉禾組成。飛鷹是飛行速度最快、膽量最大的鳥類,代表「有我無敵,冒險敢死」之精神。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海軍陸戰隊隊徽:軍徽本身由國徽、海錨、地球與憲法疆域組成。海錨象徵海軍陸戰隊在編制上為海軍之一支,且如船之錨碇一般穩固團結、屹立不搖。至於地球與憲法疆域象徵的是戰力的投射。地球主體為海洋,海軍在海洋上作戰,以海權為重。憲法疆域則表示陸戰隊以守護中華民國國土為主(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禮服

陸軍:禮服為深綠色,襯衫為淺綠色

海軍:禮服為白色(夏)

 

 

 

圖片來源/Facebook國防部發言人 

(軍聞社周昇煒攝影)

(攝影/Ricardo Tsui
 

海軍:禮服為黑色,襯衫為白色(冬)

空軍:禮服外套為深藍色,襯衫為淺藍色

 

 

(攝影/Ricardo Tsui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海軍陸戰隊:禮服外套為深褐色,襯衫為卡其色

 

 

 

 

 

 
三軍儀隊的服裝曾隨時間經過多次變革,每個軍種的狀況也不太相同。至於各軍種儀隊禮服的詳細沿革狀況,請參閱各儀隊的介紹。另外陸軍儀隊及空軍儀隊早期在配件上還使用領巾,到民國86年後才改為配戴領帶。
 
 
*勤務腰帶:為白色,腰帶中間的金屬扣則嵌有該軍種的軍徽。 但在民國86年至99年,陸、海、空三軍儀隊配戴的是假的勤務腰帶,直接縫在禮服外套上,陸軍與海軍為黃色與黑色相間,空軍則為深藍與白色相間。至99年後才改為真的勤務腰帶。
 
*禮槍:原本三軍儀隊使用的禮槍為38步槍,後改為30步槍,約於民國74後開始採用加上刺刀的美製M1步槍,直至今日。M1步槍為美國二次世界大戰的主力步槍,黑色禮槍經烤漆和鍍鉻後,配上未開鋒的刺刀,全長約1.3公尺,重約6.5公斤。槍身另飾有槍穗:空軍為藍色、陸軍為白色,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則為黃色。
 
*刺刀鞘:顏色為白色,配戴於左腰際。
 
*綁腿:位於兩腿禮靴上緣之小腿部位的褲管內,為一長條狀金屬製品,可扣成圓形,其作用為保持褲管的筆直。
 
*長統禮靴:為黑色真皮之長統皮靴,鞋跟部位裝有半圓形鐵片,走路時會發出聲響。陸、海、空的鞋帶為白色,海軍陸戰隊為黃色。禮靴與鋼盔一樣,需時常以鞋油和砂紙打磨來保持光亮。
 
 
 
【隊旗】
軍儀隊有禮兵、指揮官(刀官)、掌旗官。旗官負責掌旗。
在三軍儀隊聯合執行大型軍禮勤務時,可以依序看到七面旗幟: 空軍軍旗、海軍軍旗、陸軍軍旗、國旗、陸軍儀隊旗、海軍儀隊旗、空軍儀隊旗
與三軍軍旗相比,三軍儀隊的隊旗不僅圖案不同,還會加綴12公分長金黃色絲穗。 旗身本身尺寸則為縱96公分、橫144公分。
另外,空軍儀隊隊旗在形式上採用舊式軍事單位旗;而海軍儀隊則基於敦睦需求,多了一面加註「中華民國」國號的隊旗。 
 

陸軍儀隊隊旗:(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海軍儀隊隊旗:(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海軍儀隊隊旗(敦睦用):(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空軍儀隊隊旗:(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海軍陸戰隊儀隊隊旗:(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