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軍儀隊-駐地

三軍儀隊在北部共有五處駐地,由陸、海、空各軍輪流駐防:


 

 

 

 

 

 

 

 

忠烈祠

圖例:陸軍儀隊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國父紀念館

圖例:海軍儀隊-冬季制服

(攝影/Ricardo Tsui

中正紀念堂

圖例:陸軍儀隊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慈湖陵寢 

圖例:空軍儀隊     

(攝影/Ricardo Tsui)  

 頭寮陵寢

       圖例:海軍儀隊-夏季制服

    (攝影/Ricardo Tsui

一、依據

為強化國軍儀隊駐防各特別處所之內部管理、人員管制與禮兵駐防勤務訓練,奉《國軍儀隊輪值駐防各特別處所實施計畫》,自民國99年8月1日起,由三軍儀隊聯合駐防恢復單一軍種儀隊駐防,並由負責之軍種儀隊配合各駐防點特性編排,執行駐防點禮兵勤務動作,以提昇駐防點任務特性。

 

二、駐防點輪管方式
 
共分為以下三部分:
1. 忠烈祠
2. 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
3. 慈湖、頭寮陵寢
 
四個月為一週期,由陸、海、空軍儀隊以交互輪值方式執勤。
 
 

註:三軍儀隊自開始駐防以來,都是由一個軍種負責一個駐地。但民國96年因前總統陳水扁推動中正紀念堂改名,並要求國防部撤除三軍儀隊的禮兵勤務,同時下令三軍儀隊撤出慈湖、頭寮之兩蔣陵寢,於是從同年12月23日17時起,三軍儀隊奉令從慈湖陵寢撤哨,翌日起慈湖及大溪陵寢的謁陵活動亦遭停止,於是當時三軍儀隊禮兵的駐防點只剩下忠烈祠與國父紀念館,以致三個軍種無法均分,只能改為「混編」操作執行。

 

因為三軍儀隊各有其轄屬及編制單位,一個場地同時駐守三個軍種的儀隊,人力派遣甚為不易,加上各軍種的操槍風格不同,表演時難以統一,只好另行重行訓練與編組。

 

民國97年馬英九總統上台後,於同年5月31日重新開放兩蔣陵寢謁陵活動,6月21日起,三軍儀隊恢復兩蔣陵寢的假日站哨及操槍表演。民國98年1月24日起,重新恢復中正紀念堂的儀隊交接表演同年3月23日起,恢復兩蔣陵寢每日整點交班站崗及操槍表演。此時三軍儀隊駐防點又恢復為之前的五個,且全面統一以三軍混編固定編配〈陸軍負責慈湖與頭寮,空軍負責國父紀念館與中正紀念堂,海軍則負責台北忠烈祠〉。之後軍方重新檢討,決定恢復三個軍種各自駐防不同景點的輪駐模式,每四個月換防一次。是以自民國99年8月1日起,由三軍儀隊聯合駐防恢復單一軍種儀隊駐防

 

另外,在民國80年前,海軍陸戰隊的儀隊連會北上負責各駐地之禮兵駐防勤務。但在民國80-85年間,海軍陸戰隊的北部禮兵駐防勤務改由警衛連負責。到了民國86年,因為精實案的關係,陸戰隊的警衛連與儀隊連合併,除執行北部駐防勤務外,還要負責陸戰隊司令部忠誠營區哨口的所有衛哨與交管勤務。一直到民國89至90年間,政府才撤除陸戰儀隊的北部禮兵駐防勤務,改由陸、海、空三軍儀隊駐防。

              

圖為民國97年5月3日所攝,在國父紀念館內擔任駐防勤務的陸軍儀隊空軍儀隊成員。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